您的位置 首页 人寿保险

不得计入一般性存款!2万亿银行理财“套壳”保险资管协议存款或生变

银行理财借道保险资管计划配置高息协议存款方式或将生变。

银行理财借道保险资管计划配置高息协议存款方式或将生变。

界面新闻记者从业内获悉,近日,某地金融监管局向辖区内银行下发《关于保险资管公司存款填报口径的工作提示》,该局在日常监管中发现,部分银行机构将保险资管公司存款纳入单位存款科目核算,造成各项存款大起大落。

根据1104报表填报规则及金融监管总局有关解答口径,保险资管公司发行理财产品等募集的资金应填入“同业存放”科目,不得计入一般性存款。

为此,该监管局表示,各行要严格落实数据质量管理主体责任,对照上述问题开展自查自纠,及时整改,对于填报有误数据失真造成不良影响的,该局将视情况采取监管措施。

“文件预计在全国范围有示范效应。”一保险资管人士向界面新闻记者透露,“银行的通知存款一般为3到6个月,(以保险资管存款形式计入的一般性存款)到期以后容易形成大起大落,由此引发监管察觉。”

据了解,监管文件中所提到的1104报表全称为银行业非现场监管报表,是各家银行向监管部门报送数据的一种报表。其中,一般性存款即出自1104报表中的G01资产负债项目统计表。

而保险公司存款纳入一般性存款则源于针对保险资金的一项特殊制度安排,即协议存款。1999年央行发布《关于对保险公司试办协议存款的通知》,保险公司自有资金可以在商业银行办理协议存款业务,金额3000万元以上,期限5年以上的协议存款利率可由双方协商确定且不受限制,而协议存款纳入一般存款统计口径。

“协议存款利率在收益率还不错的情况下较为稳定,不会随市场波动。”一银行理财机构工作人员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银行理财募集的资金通过认购保险资管计划,继而借道保险资管将所募资金以一般性存款存入银行,可以获取协议存款或者大额存单利率,相比理财资金直接存银行,也即所谓的同业存款要高几十BP的无风险收益。”

光大证券最新研报分析,据上海国际货币经纪公司数据,截至2月21日,5年期协议存款报价2.85%-3.4%,1年期同业存款报价2.1-2.35%,即使扣除5-10bp左右的通道费,银行理财通过保险资管配置协议存款收益优势仍有明显收益优势。

华创证券投顾部分析,通过这一模式,银行理财能够获取比配置同业存款更高的稳定无风险收益,还实现了稳定产品净值的诉求;保险资管增加了资管规模,赚取了通道费;商业银行增加了一般性存款。

“于银行而言,同业存款属于同业负债,在MPA考核中监管部门要求同业负债不能超过银行总负债的1/3。因此,银行也会倾向于将上述协议存款计入一般性存款业务。”上述银行理财人士表示。

然而,尽管表面上看上述合作模式实现了三方共赢,但实际上却隐藏了巨大的期限错配风险。

华创证券投顾部分析,银行理财固收产品大多是日开、周开、月开等定期开放产品,对资产流动性要求较高,与协议存款长期定期存款的流动性属性并不匹配。一旦理财产品出现巨额赎回,极易发生流动性风险。

此外,这一合作模式将原本的低成本同业存款包装成高成本协议存款,事实上提高了银行负债成本。

“一方面是典型的监管套利行为,导致了资金空转;另一方面在监管引导LPR持续下降让利实体经济的大背景下,既使得银行净息差进一步压缩,加大了银行的经营压力,也限制了银行让利实体经济的意愿和能力,不利于货币政策意图的传导。”华创证券指出。

不过,针对此次监管调整,一保险机构工作人员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整体而言对我们影响并不大,主要还是银行那边。”

“年前已有听说监管要调整这一口径,但并没有收到确切消息,不清楚未来会以怎样的形式落地。目前我们持有的短期存款尚未到期,到期后是否滚动续作还不能确定。”接受采访的银行理财人士透露。

据光大证券分析,监管方面曾于2023年3月召集部分保险资管公司开会,要求理财产品通过保险资管通道配置银行存款的比例限制在80%以内,进一步考虑除存款外,保险资管还有买入返售、债券、资产支持证券等其他资产配置选择,保险资管“套壳”协议存款规模预估2万亿左右。

相比较而言,截至2023年末,银行理财的总资产规模已经高达26.80亿元人民币。

“由于银行理财配置货币的监管要求非常严格,若之后不允许配置协议存款,大概率将增加对同业存单、利率债等资产的配置规模。并且市场对于政策也有抢跑的预期,后期存单收益率或将出现下行。”在该银行理财人士看来。

国泰君安研报分析,从长期看,这可能降低银行负债成本,同时倒逼保险资金直接投入债市,这些都使得市场配债成本降低,为债市利率下行提供空间。

但从短期看,国泰君安认为,这可能一方面造成银行存款在一段时间内减少,配债资金下降,另一方面造成银行监管指标变化,增加对非同业存款的渴求,吸储竞争的加剧可能延缓当前银行降存款利率的速度。这些在短期中反而可能造成债市资金成本上升,造成回调。

此外,中金公司近期研报还指出,保险与理财合作的三方业务或受到影响,理财机构或更聚焦固收类资产的超额收益表现,预计和基金公司的合作或得到加强。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admin

为您推荐

三季度寿险公司业绩分化:七成险企盈利,这六家公司前三季度累计盈利均超百亿元

得益于三季度末资本市场上涨,近期上市险企披露的2024年三季报显示,受投资收益大增影响,多家寿险公司业绩表现亮眼,寿险“龙头”中国人寿,前三季度累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045.23亿元,…

75家人身险公司前三季度净赚超2800亿,日赚超10亿,投资收益占首功

A股上市的人身险公司中,中国人寿前三季度净利润突破千亿,实现1020.1亿元,同比增长559%,平安人寿前三季度净利润857.97亿元,同比增幅36%;太保寿险、新华保险前三季度分别实现净利润…

保险市场10月产品榜:火拼终身寿险为哪般?太保阳光泰康中宏平安等寿险公司领衔

太保寿险发布的最多,为22款,其次是泰康人寿17款,再次是阳光人寿12款,珠江人寿8款,人保寿险8款,瑞众人寿8款,百年人寿8款,中信保诚7款,中国人寿7款,财信吉祥人寿6款,中汇人寿…

59家非上市人身险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破200亿元,谁赚谁亏?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寿险公司净利润大增的原因离不开资本市场持续上涨、保险公司股权投资大幅盈利以及寿险公司业务结构和质量持续优化等。全年非上市人身险公司的整体业绩有望继续保持…

产品供给多元化,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多款保险新品上市

国寿鑫益传家终身寿险(分红型)作为一款兼具寿险“保障”与分红“储备”功能的终身寿险,不仅有传统寿险“确定”的保障,更有分红可期,为客户奉上诚意满满的贴心呵护,有效帮助客户完…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