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月4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召开“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会上,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太平、中国信保、中再产险相关负责人介绍各保险机构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的务实举措。
“中国人保把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放到突出的重要位置,积极跟进现代化产业主体风险管理和保障需求”,中国人保集团战略部主要负责人张宝辉介绍,2023年前11月,中国人保累计为90余万企业提供保险服务,风险保障金额超900万亿元。
聚焦于四个具体方面:首先是提升制造业保险支持水平。聚焦制造业高端化,包括如承保国产大飞机C919等大国重器。创新推出化工、生物医药、新能源产业等产业园区保险综合服务方案,2023年前11月共为13.2万家园区企业提供风险保障金额达到22.7万亿元。
在加强对科技型企业和战略性产业的保险服务方面,助力建设由科技创新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面向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推出专属保险产品。2023年前11月共承保高新技术企业10.6万家,覆盖率达到22.75%;专精特新企业2.74万家,承保覆盖率24.21%,提供风险保障5.14万亿元。”张宝辉介绍道。
围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水平,据介绍,中国人保牵头行业成立中国集成电路共保体,为半导体产业“稳链固链”提供精准化、一揽子的风险解决方案。再如创新风险减量服务,累计为22.68万家安责险客户提供事故预防服务63.3万次,协助排查风险隐患30.96万个。
此外,针对创新推广绿色保险产品供给,助力现代产业绿色升级。张宝辉介绍,中国人保开拓新能源产业保险,实施新能源与智能车险变革引领项目。2023年前11月,完成企业可持续发展保险等30款“双碳”产品开发,法人口径“双碳”保险产品提供保险保障金额4715亿元,保费增速10.4%。
会上,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副总裁、董事会秘书赵国栋从三个方面归纳了中国人寿在做好“养老金融”这篇大文章的动作。“一是助力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在第一支柱,中国人寿集团旗下养老险公司,为超过400亿元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提供投管服务。在第二支柱,中国人寿养老险公司企业年金受托和投资管理资产规模突破1万亿元,服务年金企业客户超过 3.5万家。在第三支柱,中国人寿集团旗下寿险公司已形成包括年金、终身寿险、个人养老金、商业专属养老产品等在内的全养老产品体系。截至目前,积累养老险准备金约1.8万亿元。
在提升老年人群体风险保障水平方面。赵国栋举例道,中国人寿寿险公司目前在办长期护理保险项目69个,覆盖全国3500多万人。为老年人群定制涵盖疾病身故、意外身故、意外伤残、意外骨折、意外医疗费用补偿等全方位的保险保障,仅2023年,公司承保老龄意外险近5000万人次,提供约3.6万亿元风险保障,赔付金额14.7亿元。
围绕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和生态建设,一方面,赵国栋介绍,为老年人提供健康咨询、疾病预防、慢病管理等健康管理服务;另一方面,着力打造“保险+养老服务”生态,目前已在天津、苏州、成都等13个城市启动14个养老项目,可向客户提供城心公寓养老、城郊机构养老、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等多业态养老服务。
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是我国唯一一家管理总部在境外的中管金融企业。对于深入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挥跨境经营优势,积极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太平保险集团集团业务管理部总经理于晓东从三个方面做出介绍:一是不断提升跨境风险保障能力。截至2023年11月末,集团跨境保险业务提供风险保障约3.3万亿元。
二是全力支持中资企业“走出去”。截至2023年11月末,据介绍,中国太平境外机构共计21家,累计承保“一带一路”项目441个,提供风险保障5064亿,承保海外业务共涉及全球86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56个国家与34家保险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并建立了直接代出单及共保合作关系。
三是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截至2023年11月末,中国太平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风险保障17.5万亿,服务个人客户840万人,服务团体/机构客户14.3万家。中国太平率先突破创新型跨境机动车辆保险,开出“澳车北上”“港车北上”行业首单;持续升级跨境医疗、专属重疾险等产品,形成了粤港澳大湾区专属产品线等等。
“作为我国唯一的政策性保险公司,中国信保立足政策性职能定位,聚焦主责主业,助力共建 ‘一带一路’走深走实”,据中国信保业务管理部总经理杨明刚介绍,2023年1-11月,中国信保累计实现承保金额8348亿美元,同比增长2.2%;向企业和金融机构支付赔款19.3亿美元,增长55.1%。
杨明刚以“五个提升”概括中国信保履行政策性职能的主要成效。
一是跨周期逆周期调节作用进一步提升。2023年1-11月,短期险承保金额实现7073亿美元,增长2.6%;短期险服务支持客户19.8万家,增长11.9%,约占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数量的三分之一;出口渗透率达23.0%,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
二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支持力度进一步提升。2023年1-11月,我们累计支持对共建国家出口和投资2152亿美元,向企业和金融机构支付赔款超14亿美元。
三是普惠金融服务质效进一步提升。持续优化中小微企业的承保理赔服务。2023年1-11月,支持中小微企业出口2287亿美元,增长10.3%;服务支持中小微企业17.6万家,增长16.5%,小微业务理赔平均结案时间10天左右,缩短32%。
四是产业链供应链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2023年1-11月,累计承保电子信息、家电、整车工程机械、生物医药、新能源、纺织服装和现代农业等7条产业链出口3329亿美元、国内贸易2657亿元,占公司业务比重近50%,有效助力保障重点产业链稳定畅通。
五是外贸创新发展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2023年1-11月,累计支持跨境电商外贸新业态出口174亿美元,支持服务贸易出口80亿美元,同比增长18.5%,有力支持我国外贸发展提质升级。
再保险作为保险的保险,是社会风险分散的重要机制,在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减少灾害损失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中再产险作为中再集团旗下专营财产再保险的子公司,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在服务乡村振兴、参与社会治理、应对巨灾风险、推动绿色发展、促进科技创新等方面持续贡献力量。”中再产险副总经理王忠曜从四个方面进行具体介绍。
首先是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2023年,中再在“三农”领域提供再保险保障超过6000亿元。
在发挥巨灾风险分散作用方面。中再产险推动各地巨灾保险试点,目前已在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率先开展巨灾保险试点业务。中再产险年均承担国内地震风险总累计责任超过5万亿元人民币,洪水台风总累计责任超过9万亿元人民币。
围绕核工业,据介绍,中再产险长期担任中国核保险共同体执行机构,为行业参与核工业风险管理搭建平台。
此外,在服务科技创新方面,王忠曜介绍,中再产险创新推出新型网络安全保险模式,2023年,实现“保险+风险管理+服务”新型网络安全保险模式的创新落地。中再产险与客户公司协作签订国内首个“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综合保险专项合约”,创新推动保险业服务相关中小企业和国家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