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上海保险交易所、安盛天平财险等于日前共同宣布,已完成再保险“国际板”首张国际再保险分入合约的签署。这标志着,我国再保险市场“双向开放”再次迈出重要一步。
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国际板”首个国际再保险交易是一笔“港车北上”的车险再保业务。其中,交易的分出方为经营香港地区业务的安盛香港财险公司,分入一方则为主营内地业务的安盛天平财险公司。
7月1日,在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融合发展进程下,“港车北上”新政正式实施,这意味着符合条件的香港机动车车主,在预约通关获准后,可驾车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驶入广东。
同时,在配套的车险政策方面,粤港跨境车险的“等效先认”政策也落地生效,车险新政在为香港汽车保险保单上附加了内地汽车保险,整张保单由一家保险公司出单,让“在港承保、在粤理赔”成为现实。
对于“港车北上”新政所涉保险业务,安盛天平总精算师、首席定价官兼上海再保险运营中心总经理殷兆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7月,安盛天平已经与安盛香港财险公司进行了业务合作,为香港客户设计了相关跨境车险产品。如今,随着上海再保险“国际板”的开通,安盛天平可以把原先由安盛香港财险出单的车险,通过“国际板”来进行分保交易,把部分保费和风险转分回到安盛天平,让两家公司在境内外的风险、保费进行匹配和平衡。
此外,他表示,“国际板”还增加了再保险业务跨境清结算的便利程度,也有一些对保险公司在偿付能力差异化对待的鼓励政策。
安盛天平首席商业险业务官曾翔表示,在国际化的分保过程中,保险公司在分出保费的同时也分出了风险,带进来保费也会带进来风险,因此,保费收入与风险的匹配、平衡的确需要着重考虑。
他表示,通过把保费收入与风险的匹配,可以增加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以及保险公司经营的稳健性,保险行业作为社会“减震器”的作用也会更明显。因此,再保险“国际板”平台分入业务,不单可以增加保费收入,更重要的是为保险行业带来新概念和新技术,以及对社会的整体效益。
曾翔还表示,从再保险行业而言,其业务有明显的长周期性,当下,已经处于全球再保险行业“硬市场”(费率高、利润率高)的峰值,境内保险公司若能够积极参与到国际再保分入市场,不仅可以积累国际化的再保经验,而且从定价角度来说,国际保费收入已经达到最高,现在不失为一个开展分入业务“有利时机”。
他同时也表示,参与国际再保业务也需要根据评估公司的财务能力、风控政策以及定价的专业性,来审慎选择目标客群。